熟悉明史的朋友一定对孙承宗特别熟悉。他是明末爱国将领,满清侵入,他镇守边关。因为宦党迫害,辞官归乡。后清军攻高阳,他率领百余族人奋力抵抗,后攻破被擒,誓死不降被害。他的诗内容广,情感各异,能够彰显明末清初社会现状及其个人思想情怀,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诗。
孙承宗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求学、游走边疆为主,尤其他亲身到过边疆,逐步培养其坚韧、刚毅、豁达的性格,此时的诗,艺术上还未成熟,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但能体现出诗人豪迈之情与豪情壮志。第二个阶段是在朝堂时间段,诗歌呈现多样性,风格也多变化,是诗艺走上成熟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两次北上督师,这是其功业最高时段,正是两次经历,让其历史留名,诗歌边际再次扩大,内容包含边塞、时政、吟咏、忧国忧民等,豪放质朴的诗风逐步形成,奠定其在晚唐诗坛地位。第四个阶段是其归乡隐居的时期,是其创作高峰期,诗中能够彰显闲适之意,也包含忧国之情。
来了解一下孙承宗性格,他受到家族成员影响,明确自身燕赵慷慨之风,因而性格具有豁达豪爽一面,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接受儒家仁义道德、忠义孝悌思想,久而久之成就其高风亮节人格。另外,加之其七十余岁一生经历,誓死不降的决心,其诗中具备明显的、鲜明的浩然正气。
在文学创作理念方面,孙承宗主张文学创作要“抒情”、“循性”、“求真”、“致”,其中“抒情”、“循性”是思想之根本,求“真”与“致”是文学要达到的最终艺术结果。另外,他反对刻意承袭,反对盲目贵古贱今创作理念,文学创作力求变化才能打开新局面,诗歌才能源远流长。
据记载,孙承宗一生著作颇丰,涉猎很多文体及领域。据记载,他的诗存世447首,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其中军旅边塞诗是最多一类。这类诗,内容涵盖边塞风光、边塞纪行、以抒发报国杀敌情怀,也能彰显边塞百姓生活现实状态,同时反映出边塞生活的艰辛,从而具备思念家乡之情。
忧国忧民的诗也是一大类,因为他生逢明末乱世,亲身经历流离失所,其诗中具备强烈社会现实意义。在其诗中,可以看出他对百姓的同情与热爱,从而发出悲悯的声音。再有,他的忧国忧民诗中,还有批判意义。他讽刺那些懦弱不作为的统帅,批判他们误国行为,反衬出自己浓烈爱国情怀。
当然,孙承宗也写过闲适诗,这类诗能够彰显诗人真性情。他在诗中抒写安静闲淡生活的美好,在乱世之下,能够讨得内心上的安宁。他用动植物作为意象,衬托出自己内心上的美好,也是对未来做出美好的展望。虽然,历史结果无法改变,但能够看出这位爱国人士、文人晚年内心真实情况,也代表着同时代下人们统一思想与情感。
今天,我们来欣赏明朝晚期爱国人士、诗人孙承宗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独特性,感受其真性情,感悟其内心所向,相信你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