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重臣,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等方面,他都对后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便是李鸿章。他的一生不平凡,文治武功身兼于一身,他在19世纪,可以说放眼全球,也能成为一代宗师,而其身上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十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的哲学思想。
作为一位风云人物,李鸿章在文学方面的功绩与影响往往被忽视,因为他在其他方面的贡献太过耀眼,让文学成就显得暗淡太多。我们先从出身来看,李鸿章是从科举考试走出来的,文学素养自然不低,虽然其诗词或其他作品并不多,但由于其生活的年代复杂致使其思想复杂,又因为其所处之事繁多,所以其诗词或作品内涵丰富,哲理性强,从其饱含沧桑的独特视角,让文字背后具备深刻的道理。
青年时代的李鸿章,意气风发,进入仕途是其追逐理想的唯一方式,所以早年间李鸿章的诗会体现着壮志凌云之气魄,首首名言能够体现出李鸿章的政治野心。到了入朝为官,李鸿章的文字内涵就变味道了,入朝为官的前几年,他的诗文较为乏味,呈现出俗套的“科举文体”,只是夹杂着儒家思想观念。
李鸿章的第二个高峰是投身于镇压太平起义和“剿捻”时期,前后十五年的时间,是其文学创作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情感较为复杂,有壮志难酬之艰辛,有缅怀亲友之伤感,也有战争必胜之精神,还有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之苦闷。风格多样,情感复杂,能够体现这一时期其政治生涯的成长历程,也能说明其处世之道。
到了其政治生涯的巅峰期,也是到了其文学创作的低潮期。毕竟身居高位,公务繁多,加之全心投入到改革之中,为此对文学创作上有些疏远。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也不是他巅峰之作,只是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寄托于文字之中,艺术价值并非其最高的。
总体来看,李鸿章的诗词等其他作品,个人抒情色彩太多浓重,诗风过于直白。其诗文具有阳刚之美,气势充沛,意象壮美。性格绝对诗文的风格,他崇尚阳刚的诗风与其性格和青少年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因为是其故乡把他打造成一位刚强彪悍性格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章的文学作品中用典故非常常见,不论是言志,离别,羁旅、思乡、缅怀、酬唱等等题材的作品,他不厌其烦的用典故,可以体现其博学通才,也能让其作品具备鲜明的特点,而且能够强化作品所诉说的心境与思想。
语言直率也是李鸿章作品的一大特色,体现出他的坦荡胸怀,是其个性的体现,也能够侧面反映出他与其他宫廷文人的不同之处。所以,读李鸿章的作品,能够清晰的体会出他的为人与性格,细品后还能体会到诗文背后的深刻道理。
据记载,李鸿章于1901年11月7日逝世,享年78岁,今天是其120周年忌辰。为此,我们一起来欣赏李鸿章十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诗人的性格,细品能够了解更深的人生道理,相信你会有启发。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李鸿章
凡论事,只论是非,不能顾毁誉利害。——李鸿章
大丈夫生世,惟血气养性不可磨灭,否则入魔道矣。——李鸿章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李鸿章
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李鸿章
人才随风气为转移,须自上而率之,此议实为探源。——李鸿章
静坐常思已过 ,闲谈莫论人非 ,能受苦乃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李鸿章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李鸿章
出水芙蓉,光华夺目。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李鸿章
办天下大事,贵实心,尤贵虚心。非真知灼见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贵耳贱目,最足误事。——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