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视鸿篇巨制节目《国家宝藏》的开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历史,关注文物,这是好事。去年1月份,它的独家授权同名书籍——《国家宝藏》问世,囊括节目精华,与内容完全一致。八大博物馆从几百万件藏品中,选取27件国之珍宝,以前世-出土-今生为时间轴,通过细致且富有情感的讲述,展现在我们面前。节目没全看完,却把《国家宝藏》这本书读完了,收获很大!《国家宝藏》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的不仅仅是27件珍宝,而是我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植根于华夏大地沃土灿烂瑰丽的文明典藏,更被古人令人惊奇的智慧折服,不得不从内心发出2个字:钦佩!
《国家宝藏》书里有27件藏品的高清介绍图,不同角度,全貌近观,详尽介绍,让读者大饱眼福。要知道,这些珍品是轻易不公开展出的,《千里江山图》只露面过5次,最后一次展出是2017年。现在,这幅画应该在睡觉,他得睡三年才会露面,也就是说,如果想见其真容,得等到2020年,还未必轮得到。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曾侯乙编钟,从出土到现在,只奏响过三次,一次是出土三个月后建军节,一次是1984年为庆祝建国35周年,一次是香港回归,内心有感而发:老百姓哪能随随便便听到这千古绝响……
在《国家宝藏》书里所有藏品中,我最喜欢的是越王勾践剑,它是当今世上保存最完好的青铜剑之一,是一把绝世宝剑,凝聚天地之灵气,深埋地下2400余年。在1965年出土时,宝剑依旧寒光醒目,毫无锈迹,剑刃锋利到20张纸一划而破,当真无愧的一把宝剑!宝剑赠英雄,他的主人就是越王勾践,考古专家对它千年不腐的原因做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并试图还原它的真容,颜值100分。
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秦简很有趣,经历了2000多年依旧保存完好,它背后的故事非常吸引我。这批秦简是在一个墓穴里的墓棺中被发现的,可见主人对他们的喜爱程度。墓主人的名字叫喜,是秦代的一个小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基层民警,他的工作就是记录一些法律执行条文。在秦简中,我们得以窥见秦代的法律制度和道德理念,比如那个时候已经出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的条例;关于现场侦查足迹学的介绍;有户籍管理制度。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这样么先进的意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想象一下,在远古秦朝的夜晚,小官员喜,孜孜不倦、伏案工作,他的工作成果在2000年后被今人视为珍宝收藏,如果他知道的话,应该会很高兴吧……
《国家宝藏》书中,我特别喜欢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觉得特别好看,尤其是色彩,大瓶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一共17层,腹部是蝙蝠、如意、卍、花卉、灵芝等寓意吉祥的12个图案,底部写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个字,这个大瓶有"瓷母"的美称,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
再说石鼓,《国家宝藏》书中的图片展示超级可爱,丑萌丑萌的,石鼓上面纂刻着几百个文字,记录战国时期秦公出猎随行、打猎而归的路遇情景,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小石鼓们,唐代时,在陕西被发现,从此命途坎坷,几经易主,唐、宋、金、蒙、元、清伴随朝代更替,他们也没消停过。抗日战争爆发时,为了保护石鼓,它被迁移到南京,后来又被运到重庆,解放战争后原本要运到台湾,因为飞机超载,被留下,终得保全,现在他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贾湖骨笛非常神奇,他高龄8000多岁,来自新石器时代。很难想象,8000多年前的人,在没有任何调音工具的情况下,怎么能制造出这么音序精准、音律水平高的神器,他是用丹顶鹤的尺骨(翅骨)做成的,在这么硬的骨头上钻大小一致的孔,不知道怎么做到的,迷之神奇…… 我猜测可能是以前的人娱乐休闲方式少,每天闲着没事儿干,大量的碎片时间用来手工制作,鬼斧神工就是磨出来的。
总之,《国家宝藏》书中介绍的27件珍宝,件件震慑,件件感人,件件神奇,两个字概括,好看!算了个数,故宫博物馆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171万件,加上湖北、上海、河南、辽宁、湖南等八大馆,文物总量的数字是惊人的,如果能将所有博物馆的文物都看个遍,就太幸福了!
【我在看书别开枪】每周一、三、五发布三篇原创读书笔记或观影笔记,喜欢读书和电影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希望能一起共同学习成长。如果对文章有想法的朋友,请在文章底部留言交流。喜欢此篇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在看书别开枪】,并点赞,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