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立秋到,标志着炎炎夏日已成过往,天气转凉,秋高气爽的秋季逐步到来。立秋已到,梧桐树开始落叶,成语“落一叶而知秋”由此而来。古代文人绝对不会“放过”立秋节气,他们用节气立秋感叹人生,抒发情怀,首首佳作让立秋节气具备浓厚的文学意味。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十首关于立秋的唐宋诗歌,体会诗人在立秋这一天的情思。
谚语“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对立秋之后的天气总结得特别的贴切。古代立秋,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祭祀迎秋,下令武将操练士兵,以保卫国家。在古代民间,立秋之日,在祭奠上苍和祖先之外,还期盼今年的五谷丰登,久而久之形成立秋之日的传统文化。
气温由热转凉,人体机能消耗随之减少,所以在立秋之日起,要调配饮食,一来补充夏季的消耗,二来为冬季的到来储备能量。另外,换季是最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由于早晚气温低,较为凉爽,因此体质弱的人一定注意好,以防备病毒的侵袭。
人的精神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避免悲伤情绪。如果遇到感伤的事情,要主动给予化解,避免肃杀之气,又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所以,在饮食、心态、起居、运动等等生活方面,都要做到位,以求一年的后段拥有好的身体与好的运气。
由于唐朝文人常常通过万物与自我相关联,因而感知自然后创作出来的诗歌极具意境,他们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寄托自己的情思,为后世留下许许多多关于节日和节气的诗文。据统计,《全唐诗》中,拥有27首诗中提到立秋,诗人咏叹自然万物,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会通过立秋与自己的愁绪相关联,他们会与自己的身世、经历、坎坷的官宦生涯等联系在一起,充斥着凋敝悲秋之感。当然,诗人也会在立秋之际,在自己年老衰败的身体状况下,心生感叹,有的诗人悲苦,因为年事已老还未建功立业,自我哀叹。也有的诗人会看空一切,对一切浮华与赞誉,已不再追求,内心释然。
到了宋朝,关于立秋的诗词发展到巅峰。宋朝文人以顺应自然的心态,抒发生活中的喜怒哀叹。据统计,《全宋诗》中,提到立秋的作品有一百五十二首,相比关于立秋的唐诗,宋诗意蕴更加明显,对天地万物的感知更加深刻。
唐朝立秋的诗以悲凉色彩为主,宋朝诗词不仅涵盖这一情绪,还体现出对国家社稷的担忧,让立秋诗词体现多重意义。再有,宋代立秋诗相比唐朝立秋诗,语言方面更加趋向于平淡美,语言让市民阶级可以接受,语言粉饰相对较少,更得人心。
总之,唐宋立秋诗各有各的妙处,体现出不一样的情怀,这些古诗成为我国文化精神,后人在细品他们的诗作后,能够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立秋当下的情感波动。
今天,在立秋节气之际,我们一起来欣赏十首关于立秋的唐宋诗,一起体会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受唐宋文人的思想情怀,读完你一定会对他们顶礼膜拜。
早秋客舍
[唐代]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新秋
[唐代]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代]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
[唐代]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立秋日闻蝉
[宋代]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立秋后作
[宋代]陆游
宋玉悲秋千载后,诗人例有早秋诗。
老夫自笑心如石,三日秋风漫不知。
立秋日
[宋代]刘翰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日
[唐代]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立秋
[宋代]释道璨
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
立秋
[宋代]方翥
星光如月映长空,惊起愁眠夜向中。
残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鸣叶是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