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我看了一个"楔子"就停不下来了… … 这就叫遇见对的书了吧。流畅利落不拖沓,一连描写,写的出彩啊!短句很多,三言两语交代前后经过,文字用的漂亮,偶尔穿插一个特生动的比喻,让人服气的拍大腿,只恨我怎么想不出这词儿,怎么构建不出这句子。
同为东北人,看他笔下的东北故事和东北人,有特殊的一种感受,像离自己很近,又像离自己很远。说近是因为这确实是那片土地的味道,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情感很熟悉,东北职工下岗潮、买断潮在亲人朋友中都亲历过。说远是因为,我自身没有接触过这些遭遇,也没有经历过这些传奇百态的故事,没有遇到过这些像是活在电影里的人,也许我的人生阅历还太少吧。
这些人物的悲剧,我在想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或者是影响作用下的?抢劫、杀人、违法,与社会环境与背景有关系么。凶杀事件中穿插几位少男少女的青春回忆,文字在险恶恐惧与纯真烂漫中切换自如,两种情境都无比真实,前者是在现实中的丑陋里面感受恶,后者是回忆中的美里面感受恶,恶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
全书多条主线,一条是冯国金查案,一条是"我"对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回顾和讲述,因此,基本上是在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间来回转换,你无法判断主角是谁,因为在第三人称叙事中,"我"不是主要人物,而在第一人称叙事中,以"我"为核心的人物之间产生关联和冲突,另一条脉络又暗下去了。但最终所有主线还是交汇了,你会恍然大悟,原来老早就已在作者的把控之中。
郑执文字的特点是幽默中透露着苦楚,平淡中满是心酸,他的笔下没有华丽的文字,也没有特别冲突与戏剧的情节设计,很寻常的一件件事,你就觉得熟悉,除了破案的部分,其他场景如学校、家庭这些场景也是熟悉的。他还挺喜欢具体刻画一些细节的,这让小说更加鲜活生动。另外,人物的对话也是亮点之一,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语言,成人有成人的语言,每一个圈子都有各自的语言,当两个圈子的人在说话的时候,自顾自用自己的语言,对方肯定听不懂或者不爱听,比如冯国金和汪海淘,比如秦理和老拐。
郑执很会讲某个合适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比如他写道,"我"读书时在电视上看到北京新建成一个广场,灯火通明,极其壮观,便一直想去看一看。多少年后,"我"在北京上大学,迫不及待的去了一次很多年前电视里看到的那个广场,结果发现它很普通,远远不如电视里壮观。
此刻,他才陡然开悟,人生和世事大抵如此,靠近了,都不壮观。 这本书号称是中国版的《白夜行》,我读完后,倒是不敢苟同。虽然夸过他的短句简洁,但中间很多地方让我感觉冗长,跟句式无关,拖沓的是情节设计。但作者功力还是很强,能柔韧有余的处理几条故事线和时间线,简直是高手!比较喜欢看推理的故事线,对青春校园那条故事线兴趣小一些,倒是适合翻拍电视剧。
东北作家双雪涛、蒋峰之后,又出现一个郑执,挺好,我觉得他们天赋异禀。东北从来不缺乏素材,那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丰沛而魔幻,而他们尚未捕捉到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