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 《 酒道 • Jodow 》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After Reading Acheng's Merry Everywhere, I Finally Know Why He Can Give Wang Shuo A Thumbs Up

2023-05-27 16:10

《遍地风流》这本书,是阿城的短篇小说文集,是他年轻那会,在乡下无事时所写,基本都是短东西。

阿城真厉害,写的东西真好,羡慕死。难怪就连一向喜欢攻击人的王朔,都说阿城不是一般人。说北京每几十年要有一个人成精,这个人就是阿城。说如果要求全国每人必须追星,他就追阿城。这波彩虹屁太搞笑了,把我笑个半死。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遍地风流》,第一句,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读的心头一震,下笔好利落!再继续往下看,越读越传神。说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故事,线索隐藏在绝妙的描写中。从山谷写到峭壁,从峭壁写到石头,从石头写到四脚蛇,从四脚蛇写到人家,人才出现。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四字一排,标点符号的功能是增加节奏感,"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一个多余字都没有。第二小节,第一句话"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几个字将首领和马帮那伙人,在那一刻的劲儿写了出来,虽然不是他们说的话。忽闪忽闪,一群人忙活了一顿,男男女女堆在一块儿,喝酒、烤火、骑马,最后一句话结尾:奶奶的!都是鱼。收得快,好看。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彼时正年轻,《遍地风流》14个短篇,讲了14个人,大多是年轻人。我太喜欢阿城的短句和标点符号了,凝练、简短、克制。陈丹青说,阿城是天下第一聊天高手,从他的文字中觉察到这句话的意思了。看他笔下的人物聊天,都有意思。阿城用词生动,有灵气。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大体上的相似,但又有只属于当代的部分。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阿城的青春,以及他笔下人的青春故事,脱离不开政治意义和时代背景。比如1949年出生的孩子里,叫建国的特别多,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张建国、李建国、王建国,有个学生叫蒋建国,学校让他改名字,不能叫建国。比如为了躲杀地富反坏右,带着小女儿从湖南跑到云南隐姓埋名的邹,说当年被杀的人太多,渠里的水都凝固了。这些故事只属于那个年代。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遍地风流》杂色,38篇。其他,12篇。短小精炼,人物非常活,大多是悲剧,可能那个时代喜剧不多。有几个故事,印象深刻。铁良抻得一手好面,很多客人跋山涉水来店里,就为了吃他一口面。有一天,一个老头要被押去刑场,路过他的店,进来要吃一碗面,铁良开始抻,老头吃完说了五个字,是这个意思,就上路了。铁良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孙福做了一辈子豆腐,战争中因为会做豆腐,留了一条命,给德国人、法国人俘虏过去,给军官专门做豆腐。胜利后,中学的共青团请他到学校讲五四革命传统,他讲来讲去,讲的是在法国做豆腐。孙福活到改革开放,死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弄口豆腐渣。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还有一篇《会餐》,写的也好。八月十五,大队和知情们,搞会餐,请了豆腐师傅做豆腐,又杀了两头猪,老人孩子男女老少都跟过节似的。最后猪肉煮出来,分盛在桶里。猪肉加了豆腐,分盛在桶里。豆腐加点葱再煮,分盛在桶里。肉汤煮土豆,分盛在桶里。那会条件艰苦,几种食材,换着花样儿组合,看在眼里让人嗟叹。这一幕,跟阿城在《棋王》里写的吃蛇肉那段很相似。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除此,《卧铺》也好看,《傻子》也好看,《炊烟》也好看。阿城的东西好看,遗憾的是近些年他很少在国内发行作品了,读来读去,还是之前那么几本。他应该在忙自己的事。肯定也有写作。

听人说,阿城的文字有灵气,一直不太能参透灵气是什么,现在我知道了,《遍地风流》是有灵气的文字,读的时候,眼睛会亮。我读阿城的文字,眼睛就会亮。

读阿城的《遍地风流》,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让王朔竖大拇指

【我在看书别开枪】每周一、三、五发布三篇原创读书笔记或观影笔记,喜欢读书和电影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希望能一起共同学习成长。如果对文章有想法的朋友,请在文章底部留言交流。喜欢此篇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在看书别开枪】,并点赞,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