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少人知道宋之问,但少有人知道沈佺期。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初唐末期非常重要的诗人,二人齐名,并称为“沈宋”,元稹早在一篇墓志铭中就以“沈宋”称呼过他们。
沈宋二人不仅同具诗才,人生经历也颇为相似,两人出生年份一样,逝世年份相近,两人均出生在今河南境内,又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同一年考取进士及第,入仕经历接近,又因为相近的原因被贬谪到岭南地区,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赦免,赦免之后又同为修文馆学士,如此相近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实属罕见,也许这是命中注定的关联。
沈佺期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受家庭的影响,他自幼便喜欢诗词歌赋,不仅擅长作诗,他也很喜欢音乐,他经常在河边弹琴作诗,因为有音乐方面的加持,为他日后研究音律打下坚定基础。他幼时饱读诗书,除了儒家经典外,他对佛教和道教经典著作也很感兴趣,涉猎了很多。十三岁时,他又随父亲外出旅行,游览大山明川,大开眼界,增长了很多见识,他在这个时期也有一些创作,基本以古体和歌行体为主。
沈佺期的一首代表诗《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被誉为初唐七律之冠,这首诗韵味十足、意境悠远,从体裁上来看,这首诗既是一首乐府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将它归入“七律·乐府”类。
该诗全文如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诗词大意是:香气芬芳的郁金香料涂在卢家少妇的房间,两只海燕栖息在玳瑁装饰的屋梁上。九月里,在传来的一声声捣衣声中,树叶纷纷落下,眼看着就要落完了,思念着在远在辽东地区征戍十年未归的丈夫,丈夫在遥远的白浪河,音信全无,书信也断了,长安城内的我总觉得日日夜夜是那么的漫长。谁能够看见她的孤独和她的悲愁呢,只有那天上的明月一抹清辉相随,洒落在那纱帐上。
我们读完这首诗,理解了诗词大意,会感受到诗中那惆怅凄凉的意境和寂寞愁思,委婉迂回,流畅自然,这实际上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七言律诗中的佳作。因为初唐时尚没有七言律诗的称法和规范,沈佺期可以说是奠定了七言律诗的规范,他的很多诗都是七言律诗的规范和典型。
除了他的诗才文学方面,关于沈佺期的生平事迹,也有着一些其他的声音和评价,沈佺期曾因受贿入狱,但关于这方面,我们且不去评判,今天只来欣赏他的诗词。让我们一起欣赏沈佺期的十首诗,在这些诗中感受他的七律才华。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沈佺期 〔唐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唐代〕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唐代〕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沈佺期 〔唐代〕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寒食
沈佺期 〔唐代〕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沈佺期 〔唐代〕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游少林寺
沈佺期 〔唐代〕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北邙山
沈佺期 〔唐代〕
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惟闻松柏声。
关山月
沈佺期 〔唐代〕
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
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
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
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 〔唐代〕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