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提起孟子,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老人们就讲关于孟母教育孟子的故事,那就是有名的“孟母三迁”、“买肉啖子”和“断机教子”,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孟母也成为中国“贤良三母”之一,并位居其首。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邹国便是今天的山东邹城,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在孔子之后,荀子之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称为孔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也就是说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圣人。
孟子三岁丧父,他的母亲对他言传身教,管束非常,孟母对孟子今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一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孟子在45岁时率领弟子出游各国,提出了很多好的主张和见解。孟子的很多思想直到现在还十分的受用。
孟子不仅仅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他在孔子学说上还进行了深化和扩展。提到孟子必须要说的一个字就是“仁”,孟子说“仁者无敌”,孟子的理想是天下成为一个被仁义覆盖的人间,充满仁爱,人们都有理有智。成为仁人,这是做人的最高楷模和境界。
孟子思想充满了人道主义,对于当今世界和中国依旧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将孟子的思想运用到当今现代社会和政治理论中的话,既是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上都能表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思想。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仁、义、礼、智。他认为这四种道德规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认为,仁、义、礼、智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孟子的地位逐渐上升。《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写道:“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时代在进步在发展,新的事物、新的思想眼花缭乱,层出不穷,但先人孟子这些宝贵的思想和言论,永远也不会过时,还是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启发和教育的,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多读读孟子,在孟子的思想中,学习道理,吸收精髓,毕竟这都是前人智慧大结晶,且经过千年积淀和洗礼的,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仁者无敌。——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