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学期间,有一本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本书我早有耳闻,但因为高中学业太繁忙,一直没时间读。进入大学校园后,有一天在图书馆借书,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当即借回去,一口气看了四个小时,从下午读到黄昏。
我清楚的记得合上书的时候,我浑身充满力量和信心,这本书给我了很多启发和鼓励,直到很多年后,我再次翻开它,依旧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如师般的谆谆善诱和心灵启发,这本书就是朱光潜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所以,可以说,朱光潜先生是我的老师之一。
朱光潜先生生于19世纪末尾,1897年9月19日,距离我们122年前的今天,虽然100多年时间看似很漫长,但是在历史的年轮里,100年其实很短暂。朱光潜先生89岁时离世,那时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虽没在一个时空存在过,但他的著作影响了我、启发了我,我便觉得我们距离并不远,我们离的很近。
作为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美学、治学、翻译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熟练掌握多门语言,翻译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黑格尔的著作。除此之外,他的主要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文学》、《西方美学史》、《谈读书》等,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谈美》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谈美》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谈美》
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话,就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诿到环境。明明是自己无能,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显本领,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坏人,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做好人。普通人的毛病在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埋怨环境还由于缺乏自省自责的习惯。——《谈修养》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谈修养》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谈修养》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到尾读,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谈修养》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
人类思想和语文都逐渐由简朴而繁富,随感录一类文章的特色在简朴而隽永,所以古代人在这方面特别擅长,近代人要写一部书的,古代人只要寥寥数语就可以了事。——《天资与修养》
文学的门本是大开的。迟钝者误以为它关得很严密,不敢去问津;聪明者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在门里,用不着摸索。他们都同样地懒怠下来,也同样地被关在门外。——《天资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