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晚唐朝诗人,存世诗歌不多,但成就不凡,诗名流于海内,但到了现代,他却默默无闻,被冷视。他有一首最为知名的诗,即:《闺意献张水部》,历朝历代评价都很高。他与张籍是知音,二人互有诗歌往来,并得到后者的赏识,他便是诗人朱庆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的独到之处。
历史对朱庆馀的记载不多,也颇受争议。争议点在于,他十五岁参加科考,这个年龄未免太过年轻。不过,从他的诗中,可以窥探出他成功入仕,在诗中多次提到官场的沉浮,同时感叹岁月催人,双鬓斑白的无奈。据了解,朱庆馀出生于越州,他曾拜访过写过《咏鹅》的李绅,并得到后者的赏识。
据推测,朱庆馀多次参加科考,失败较多,但科举的沉浮,让其结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文人。他一生交游甚广,与张籍、贾岛等著名诗人都有过密切的交往,也与官员有来往,还与僧人交游酬唱。他在诗中多次表达对友谊的重视,可以说明他是一位重感情的人,尤其送别诗中,充斥着对友谊的珍惜,对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
有记载,朱庆馀的诗歌存世一百七十八首,六成的诗以社会交往诗为主,所涉及的人繁多,这些诗情感自然流露。另外,还有描写日常生活情景的诗,写作手法细腻,将生活场景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必须要说的是,朱庆馀生活在中晚唐,那时候的社会较为动荡,李唐王朝日落西山,但他没有留下有关政治、咏史的诗。
朱庆馀的诗主要思想包括朋友之间的深情,主要体现在其交往诗中,朋友间的融洽气氛让诗人回味无穷,对友人的恋恋不舍让人沉醉其中。另外,思乡之情在其诗中也很明显,因为他出身贫寒,希望通过科举改变自身价值和家庭命运,因此他背井离乡,辗转流离,在仕途渺茫,生存困难之下,慰藉其心灵的只有归乡的期盼。
科举沉浮十余载,他毅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因为地位低微,在其诗中诉说科举之路的心酸,但也可以流露出他执着的性格。他的写景诗虽然没有超过前人,但可以体现出清理自然的风格,这是作者让心灵休憩的一种方式,彰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值得一提的是,朱庆馀还有一些写景诗,似乎句句都是写景,但实际上是诗人在表达难以直言的情感,能够给读者带来宽阔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朱庆馀的诗在当时享有盛名,很受人尊崇,尤其张籍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二人更是成为知音。他的诗也具备时代感,李唐王朝江河日下,他想通过仕途改变命运,但因为自己性格原因,心中的闷闷不平,较为含蓄。他又是清醒的,认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现实,难以力挽狂澜,因而在内心上自我消解,得到心灵上的平衡。
再来说说朱庆馀诗中的虚实相生,因而他游历过很多的地方,又因为自己仕途坎坷的命运,所以他对所见的景物钟爱有加。在写作方面,他将眼前的景象与想象之中的景象相结合,让画面延展扩大,因而营造出了虚实相生的意境。
总体来看,朱庆馀的诗是偏爱营造清幽寂静的意境,情感含蓄委婉,虚实相生,独具魅力。他生活在中晚唐时期,社会垂危,他没有写出关于民生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实属遗憾。也正是因为没有,让其诗歌在那个时代下更具有个人特色,又直接反应其性格、遭遇、情感等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唐朝诗人朱庆馀十首诗,体会其清幽寂静的意境,含蓄婉转的情感,相信你会有所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