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纳兰性德、项鸿祚,并称为“清代三大词人”,他的代表词作《水云楼词》被称之为“词史”。他也擅长诗,诗词中充满对国家危亡、百姓命运的感叹,苍凉凄楚,境界苍茫,自成一家。他便是晚清文人蒋春霖,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的历史感,感受诗人凄楚内心,细品之后让人赞不绝口。
蒋春霖是江苏江阴人,晚清词坛巨擘,在其生活的年代备受好评和推崇。少时,他参加科举,但屡遭失利,后来终于为官,颇有政绩。他的性格孤介,晚年生活困苦,由朋友资助生活。蒋春霖诗词兼备,内容流露出伤感色彩和悲剧意蕴,这与时代文学氛围与自身性格有很大关系。
在诗词艺术方面,蒋春霖的诗词具备几个方面特色,比兴寄托、赋笔为词、炼字炼意,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治环境下,加之诗人敏感心性与细腻笔法,他能够在我国文坛立足。他并不是一位多产文人,但数量有限的诗词之中,可以看到题材非常丰富,具有超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还能窥探出文人一生坎坷心路历程的发展轨迹。
我们来了解一下蒋春霖的人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段是出生到少年时,他生于官宦之家,从小跟随父亲迁居湖北荆门,自己又非常聪慧和勤奋。第二个阶段是其父亲去世到科举失利阶段,家道中落,科举屡遭失败让其心力交瘁。第三个阶段是为官期间,外族侵略,国势衰败,作为文人他很彷徨,虽有济世之才,但因为耿介性格让其很难融入官场。第四个阶段是晚年生活,穷困潦倒,生活无依,饱受煎熬,抱憾终生。
在蒋春霖的诗词中,充满诗人两种心态,其一是矛盾心理,其二则是理想幻灭感。关于矛盾,这是因为文人对皇权的维护与对清政府不满之间的矛盾,还有一层原因是自身“用世之忱”与“隐逸之意”的矛盾。当国家、人生、友情、爱情统统死去或者正在死去路上的情况下,蒋春霖豪情壮志之心也慢慢死去,他不再奢望能够为国奉献生命,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能为国效力,随之替代的是归隐之心,两种心态相互作用,形成自身矛盾心理。
忧患意识、批判精神与悲凉心境是蒋春霖诗词最大特色,其中忧患意识的诗词中,彰显诗人爱国情怀,诗中又充满历史意义。他在诗词中,记录咸丰年间兵事、地方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等社会状态,文字中深藏忧患意识只有细品之后才能获取。人们爱他的诗词,并不是他的才华,也不是他的笔力,是那种幽深爱国情怀背后的忧患意识打动人心。
批判精神是诗词社会功能体现,在列强瓜分清朝的意图愈发明显的时候,蒋春霖直接或间接表达清政府腐败现实,同时讽刺朝廷歌功颂德的腐败分子,又抒发统治阶级无能的愤慨之情。还有,沉郁悲凉,时代劫难、家道中落、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种种遭遇与经历,让其诗词呈现沉郁悲凉的基调。
总体来说,蒋春霖的诗词刚柔并济,将文字中注入超强感情力量,这份力量主要体现在悲情与讽刺上,同时文字中流露出诗人矛盾心理和复杂心境,种种以上因素,让其诗词具有特殊艺术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今天,我们来欣赏晚清文人蒋春霖十首诗词,感受其精神力量与悲情,相信你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