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唐著名诗人,是湖湘文化最为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坎坷,诗中充满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及哀怨特色。他还善于书法和吹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能人,在其生活的年代赢得崇高评价,他便是诗人李群玉。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体会其文字的魅力,感受诗人思想情怀,相信你会喜欢。(号外: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
李群玉出生在湖南省,幼年时期就能写诗,还喜欢吹笙,与杜牧、方干等诗人有过诗歌往来。他生活的年代是李唐王朝国势急转直下时代,藩镇割据、朋党之争愈演愈烈,这时李群玉拥有雄心勃勃登上历史舞台的决心,但时代和现实社会难以让其如愿,一生笼罩在浓重悲剧氛围之中。
他曾为官几年,但朝政腐朽污浊,从对官场踌躇满志到不甘沉沦,诗人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匆匆告老南归。官场上的悲惨遭遇,他将怀才不遇的悲愤写入诗中,诗中浓烈的悲情清晰可见。后来,他过着流浪生活,自我放逐,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诗中又充满穷苦潦倒的现实窘境。
另外,在李群玉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负担不起京都昂贵物质生活,又不能抛弃嗷嗷待哺的家人,在这种困厄之下,其未老先衰,四十岁两边斑白。让他雪上加霜的是,他十分疼爱的女儿因病夭折,诗人以泪洗面,加之官场失意,心灵和身体不堪重负,这种哀怨色彩在其诗中极其鲜明。(号外: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
他的诗哀怨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因为理想无法实现。他具有大才华,但冷酷现实让他的理想无法实现,最终失官让理想完全破灭。此时诗人心灰意冷,岁月蹉跎与韶华已逝的现实情况下,在其诗中充满空虚与惆怅,那种悲情让人感同身受,读完他的诗一定会对其遭遇特别惋惜。
第二个原因是其厌世心态。这还要源自他官宦之路的悲凉,还包含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以及人生悲惨遭遇,从而在诗中寄托自己归隐之心,美轮美奂的理想成为荒诞,厌世心理强烈,并想以隐逸寻求解脱。第三个原因是怀才不遇的苦闷。他自恃清高,不甘人后,见到小人猖獗,其不肯同流,仰望天空,一声叹息,怀才不遇的苦闷流淌于诗中。
第四个原因是诗人多愁善感的性格。他在诗中见到自然景观,哀愁油然而生,还因为送别友人,牵肠挂肚与依依不舍。另外,他又擅长寓情于景,自我创作悲凉意境,将多愁善感情调完全释放于诗中,能够打动读者,同时也能代表晚唐一代文人真实内心写照。
再有,李群玉不仅在空间上展现愁感,在时间上也表现出忧愁意图,加深诗人多愁善感的一面,同时塑造出众多悲啼、悄静的形象。他笔下的形象不仅是人,还有草木形象,因而让其诗歌不同寻常,又增加诗人苦吟一面。
总体来讲,李群玉的诗以抒情见长,不论感慨自身遭遇,还是祖国河山不断被蚕食的现状,或是书写爱情,都表现出感伤凄恻一面。他是时代下文人普遍现象,只不过他让凄楚立足于诗中,加之用典贴切,能够悲感动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晚唐诗人,湖湘文化代表李群玉的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的悲楚特色,感受诗人情怀,读完你会被感动。(号外: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