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由38封信组成的,是作者苗炜写给儿子大壮的,所以,书名就叫《给大壮的信》。
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大壮读到了这本书,或者读到了里面的某封信,会略带尴尬的笑一笑,明明是写给我的信,为啥通篇都在说老父亲的事。好吧,我有一个有趣的、幽默的、搞笑的父亲。
开个玩笑,孩子的成长,总有父母成长经历的缩影,所以,苗老师通过写自己的事情,带出对大壮想说的话,倒也是正常的逻辑。
书是一位父亲写的,书中也提到很多其他的父亲,就相当于各种案例类型吧,有几位父亲的故事,是很有意思的,好的父亲总是会学习其他好父亲啊,这是孩子的幸运,也是他自己幸运。
什么样的父亲,是一位好父亲?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亲,就像德善爸爸对她说的那句话,"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
但我总觉得,一位好父亲,或者说差不多的父亲,在他成为父亲之前,应该也是一个还算不错的人,一位好儿子,一位好丈夫,然后自然而然,成为一位好父亲。
苗老师提到一位英国的父亲,他是牛津大学的教授,他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精灵和霍比特人,他还假冒圣诞老人,给孩子写信,写了十多年,在信里讲圣诞老人在北极圈生活的事,瞬间,我就觉得美好了,这是多么用心、有趣的一个人,他做了一件在其他人看来,幼稚的、浪费时间的、无聊的一件事,但这件事对一个对一个孩子来说,却是最美妙的期待啊。这位父亲绚丽、灿烂、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会通过一封封信,传递和影响孩子,这就是好的传承,不是靠语言,而是靠行动。
读信的时候,字里行间,你会感受到一位老父亲的小心翼翼和忐忑,他会告诉孩子,你要估计周围的人,但也别太把谁当回事。你要好好读书,学习,但也不要太看重学校教育。你要对一切好奇,丰富内心,但也要专注的去做一件事。矛盾、纠结,生而为人的世俗啊。
他和孩子讲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很多父母貌似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很重视,却似乎从没有好好的和孩子讨论一过这个话题,孩子只有接受和服从,即便孩子是这个问题的主要人物,所以孩子也许无法从本质和根源上,理解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作者会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或者一个接受过教育,长大了的孩子的口吻,给孩子讲了一下自己看待教育的方式,小朋友读这封信的时候,应该会明白一些教育的意思。比如他会告诉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三门课,不是数理化,而是音乐、体育和美术。学校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过一种智识生活,这才是一辈子的事。
他还告诉大壮,要多读书,你可以在家里任何一个角落拿起一本书来读。多接触自然,观察植物和树木。这一点好像越来越被现在的父母意识到。爱玩,会玩,在玩中产生"心流"。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弹钢琴也好,切土豆丝也好,都是性质一样的乐趣。并让他今后也读读金庸先生的书,还提到自己最喜欢金庸的书就是《笑傲江湖》,嘻嘻,和我一样。
他多次提到一些作家和他们的书,还有一些延伸的东西。有一处,他借用了契诃夫关于教养的一篇文章,并送给大壮。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要做到八点:第一点就是要尊重人的个性,永远宽厚。
还有一点要提,大壮的妈妈为这本书写的序,也特别的好,可以看出,两个人是一类人。
胡适曾经说,我生孩子养孩子,从来不敢自居有恩情,如果孩子高兴,我心安理得,如果孩子活的不开心,我就会很内疚。因为他是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不是自己要来的。
胡适先生说的真好啊。
为人父母,确实不该自居对孩子有恩,你遵循自己的选择,生出孩子,你监护他养育他,自然是你应该做的事。
当然了,作为孩子一方,如果他心中有感恩的心,肯定还是有的。